数字历史教室简介

网站首页    数字历史教室简介

数字化历史专用教室方案


一、设计思路

1.以“数字历史立体地形”为主导,通过数字化历史教学,使学生形象、生动、直观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艺术性与趣味性,学生们可以从历史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的智慧,从历史的发展中感悟振兴民族的责任。

2.运用“数字历史模型”这一270度幻影成像显示形式,可以360度的播放历史课件视频资料,在教学演示方面起到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探索和兴趣。!

3. 历史教室在建设布局上以历史沿革演播系统、仿古的学生课桌椅、仿古工艺展柜及各种历史模型,仿古知识窗帘及仿古壁纸等为主导,整体营造历史学科教学环境氛围。模型实物展示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作品,便于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历史专用教室不但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之一,同时它已成为展示学校对外教学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历史教室在设计上充分地考虑了三维空间的效果,室内布局主次井然有序,错落有致,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丰富的文化遗存,浓厚的文化积淀,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与一体,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的民族文化呈现在您的面前,很好的为学生营造一种置身于历史时空氛围,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历史学的概念和知识,汲取历史精神瑰宝,塑造健全人格。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5.合理利用历史教室空间,为日常历史教学、公开课、评课、集体备课提供必要条件。

6.营造整体历史学科环境氛围,整体设计以教学为本,配合空间设计手法,实现数字历史专用教室学科特色,艺术特色!


二、规范性引用标准

u                      教育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配备标准》

u                      《中学历史专用教室装备规范》

结合历史学科课程和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在设计数字化历史专用教室时遵循如下思路:

1、以满足实际教学为主,兼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兴趣小组活动;

2、突出历史学科的前沿及科学教育相结合特点;

3、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数字化”为主导,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更新的科学信息,及时将最新成果纳入教学过程;

4、满足学生不同的历史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历史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探索历史长河、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等需要;

5、支持、支撑由过去依托于传统的课堂和传统的媒体与技术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向依托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发展式教学模式。


三、教室建筑及环境要求

3.1建筑要求

a) 地面:专用教室与走廊的地面不应设台阶。地面应防尘易清洁、耐磨、防滑;

b) 门窗:应设置前后门,门洞的宽度应不小于1200 mm,门扇上宜设观察窗,门框上部设采光通风窗。专用教室的窗台高度宜900mm~1000mm,专用教室的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0mm。门窗开启后不应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和走廊通行的便利与安全;

c) 墙面:专用教室的三面墙应为实体、墙面平整,以便于情境布置。

d) 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电源应设总控制阀。室内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路设计、分别控制。新建专用教室应预留综合布线系统的竖向贯通井道及设备位置;

e) 用电负荷:专用教室的配电线路和设备功率容量应留有余量,以满足不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学设备逐步增多的需要。



3.2环境要求

项目

类别

要 求

采光

基本要求

应保证专用教室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

照明

基本要求

学生桌面的平均照度应符合GB 50034的有关要求,应不低于300lx,其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规划建议

1.书写板宜设局部照明,书写板面的平均照度应符合GB 50034的有关要求,应不低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供电

基本要求

安装剩余电流、过载保护器,有可靠的接地保护。

遮光

基本要求

专用教室应设遮光通风窗帘。

规划建议

专用教室宜设遮光通风仿古窗帘,营造古色古香的氛围。

通风换气

基本要求

专用教室的换气次数应符合GB 17226的有关要求,不应低于4次/小时,宜采取各种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措施,使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1.5‰。

环保

基本要求

1.室内环境噪声不大于65dB。

2.新建、改建、扩建专用教室及附属用房时,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和显示器辐射性污染应符合相关标准中的限量值。

安全

基本要求

应配备有效的消防(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





四、数字化历史专用教室设备配置

     详细清单请来电咨询

img1




2020年8月7日 09:47
浏览量:0
收藏